何梅:帮助别人是她最快乐的事
发布日期:2019-02-28 10:16 来源: 浏览量:

   

  新年伊始,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退休居民何梅分别向苏州慈善总会和苏州红十字会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捐款壹万和贰仟元。这一万元钱,是她一分、五分、一角的累积了30年的“零钱”。只为积累点滴爱心来帮助别人。顿时,30年攒1万块全捐了,60岁退休阿姨成为苏城新年慈善“第一捐” 的新闻迅速成为居民热议的话题。“梅花姐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向你致敬”“大爱无疆,为你点赞”“何梅,真不容易,像你的善举致敬”在微信朋友圈里大家纷纷表示支持。面对大家的赞许,何梅表示: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帮助别人是她最快乐的事。

  酷爱梅花品格,改名明志

  何梅今年60周岁,是南环第三社区里出了名的“爱心志愿者”。何梅的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一直是社区居民学习的榜样。与何梅相熟的人都会亲切的喊她一声“梅花姐”。 梅花所特有的凌霜斗雪、迎春开放、高洁、坚强、不畏严寒的精神品质是何梅一生的追求。父母给何梅取名“何秀云”,用“云”字寓意家里能再填一个弟弟,何梅打心里不喜欢这个名字。当她逐渐长大,她在书中看到梅花不管风吹雨打都不怕。便想:如果我叫何挴不是挺好的吗?就这样她把想法和父母说了,经过父母同意后她的名字从“何秀云”正式改为“何梅”,小名梅花。

  母亲的言传身教,为她播下善良的种子

  何梅善良来源于她的母亲,何梅曾表示:对她影响最大的是她的母亲,是她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她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的去帮助别人。自她记事起,母亲是个很节俭的人,为了贴补家用,母亲绣花,我们兄弟三人割草、纺纱做常熟花边。在母亲的操持下家里的日子还算宽裕。当时村上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是村上日子过得最苦的一户。母亲常常把家里的东西送给这户人家,何梅常常问母亲,为什么把东西放篮子里挂在高处不给他们吃。母亲说:有东西给别人吃是好事,要懂得怎么去帮助别人。

  在何梅八岁的时候,父母带她要做船去常熟看病。为了节约盘缠,母亲带了十个粽子作为来回的口粮。在船上,一个小孩因为肚子饿哭闹不止。何梅的母亲便拿出六个粽子给了小孩的母子。何梅和父亲都埋怨母亲,给两个就好了,现在我们也要饿肚子了。何梅母亲却告诉她,他们看起来比我们苦,给他们多吃一点。妹妹啊,等你长大以后也要做好事,把好的东西送给苦难的人。

  何梅母亲生前曾多次住院。在治疗期间,母亲常常把省下来的东西送给其他有困难的病友人们吃。曾经有一天外面正下着大雪,何梅的母亲想吃馄饨,何梅便冒着雪将热气腾腾的馄饨送给母亲吃。隔壁床的阿婆小声嘀咕着,儿子、儿媳也不来看我,肚子饿啊。何梅母亲便让何梅再去买一碗回来送给阿婆吃。外面又冷路又滑,何梅一不小心还滑了一跤,心里特别懊糟。当何梅把馄饨递给阿婆时,阿婆表示:刚才你妈妈先把馄饨给我吃了。看着母亲三口两口就把馄饨吃完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就这样,何梅的母亲用她的一言一行为何梅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何梅永远都记得,在她母亲临终前对她语重心长说过的话:妹妹啊你要记住,你一定要多做好事,多做好事好的。何梅坚守了对母亲的曾诺。她表示: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要保持农民的勤俭、质朴、善良的本色不变。我为我能帮助别人而感动快乐。

  勤俭持家,低配的生活也能活出高品质的享受

  何梅仅仅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每个月也只有两千不到。丈夫退休前也是一位上班族。何梅家是一室一厅的房子,卧室里一张床一个电视。客厅里一张餐桌几把椅子。必备的家用电器以外就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虽然各种摆设都已陈旧但是非常整洁干净。家里特别吸引眼球的是衣柜门上挂着何梅常穿的一套志愿者服装、房门上挂着各种志愿服务时佩戴的工作牌。阳台上一张旧书桌,旁边堆着一摞看过的旧报纸。何梅的衣柜没有时尚新潮的时装,只有过时很久的旧衣服。何梅夫妻都十分节俭,对穿着更是不十分讲究。他们的很多衣服都可以往上追溯几年甚至几十年。何梅经常戴的围巾还是1979年母亲给她买的红围巾,夏天经常穿的还是那件穿了超过十年的玫红色T恤。虽然衣服很朴实,但是何梅也是极爱漂亮的。一袭齐腰的长发扎成的马尾辫总是那么顺滑美丽。何梅常说,衣服没有坏就可以穿。有时袜子破了,何梅的老公还会亲自动手为她缝补起来。一次何梅看到丈夫的棉毛衫太破旧了,就丢到垃圾桶里。可等她外出回来,发现垃圾桶里的破衣服被他丈夫缝补好洗干净又出现在了阳台上,每次提起都觉得好笑。何梅夫妻虽然穿着上不讲究,可是在饮食上却十分认真。丈夫很喜欢吃肉,只要有肉吃就开心了。为了配合丈夫的喜好,她通常早上5点起床用糯米烧成的饭做成饼煎一下。汤圆、粽子、山芋、蔬菜饼更是他们餐桌上的常客。中午常常用肋条、夹心肉做红烧肉、肉圆、面筋塞肉等美食。晚上两个人就吃些馒头包子和中午剩下来的饭菜。这样的一日三餐让何梅夫妻俩及其享受。这样的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在当下可以算是简朴中的简单,估计很多人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苛刻,可是何梅夫妻俩来说,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享受。他们“苛刻”的生活,只为把本该自己享受的金钱拿来做更有意义的事——帮助有困难的人。

  何梅夫妻俩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早饭,每天七点多准时出门“上班”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丈夫上午出去逛逛,下午固定在阳台上看两个半小时的报纸。晚上固定观看苏州台和中央台播放的节目,新闻类的节目是必看的。晚上九点就早早的睡。何梅还有一个的习惯,从2015年11月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将每一天做的点点滴滴都会写在日记里。2018年10月1日,何梅白天在火车站做义工,下班后就直接到金鸡湖喷泉做志愿者服务,观看喷泉的人很多人山人海的。活动结束到家里都巳经是11点多了。何梅虽然累的快要散架子了,但是一到家还是坚持写日记。把当天做过的志愿者服务内容和那些让她感动的人和事等都一一记录下来。2016年6月8日,苏州市慈善总会,2000元;2016年7月1日,姑苏区红十字会,1000元;2017年2月14日,姑苏区红十字会,1000元;2017年3月9日,姑苏区红十字会,2000元;2017年3月31日,姑苏区红十字会,2000元;2017年5月25日,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1000元;2017年11月25日,苏州市慈善总会,10000元……厚厚的几大本日记本里也记录着她多年来一笔一笔的善行义举。清淡的生活如同白开水般的纯净,而精神生活确是如此的富有而高尚。

  家人的支持让她的公益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何梅一直说,她做公益一定要感谢她丈夫的支持。2014年女儿要结婚,何梅和丈夫商量拿出五万块钱把家里重新简单装修一下。他丈夫表示:人家是来接亲的,不是来看咱家房子的。还不如把钱送给需要帮助的人。一次其丈夫在报纸上看到有人住院遇到困难需要好心人伸出援手时,她丈夫一连打了五个电话催促在外面做志愿服务的何梅,让她尽快联系对方为他们送上救命的钱。就是这样,丈夫在她背后给他力量,让她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公益事业上来。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已经成为了她的终身事业

  何梅从30年前开始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一分、五分、一角到现在的10元、20元的将“零钱”存到零钱罐里。零钱攒到了一定程度,就取出来换成整钱。随着时间的积淀,到今年足足30年光景,曾经的“零钱”已经累积到10200余元。除了正月初五的时候,她去市社会福利总院参加苏韵志愿活动,给了孩子们压岁钱和购买了108元的牛奶和苹果各一箱。其余的一万元也有了它的好归宿。之所以有这一行为,源自于多年前的一次“囧事”。那是在1989年那年春节,何梅像往年一样带着5岁的女儿去常熟老家探亲,计划如往年一样要给父母一些钱。可是万万没想到,钱包意外遗失,这可把何梅急坏了。又急又恼但又不敢将事情和母亲讲,只告诉母亲钱都被自己用完了。返程时向母亲要了一些路费,为了省钱只能放弃乘坐公交返苏,而改做票价便宜而又耗时的轮船。这样的一次经历,让何梅深深的感受到遇到困难时、身无分文时的尴尬和难处。她下定决心,每天都要省出一点钱来,将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不再让别人经历她的“囧境”。就这样家里的饼干盒、小熊储蓄罐、玻璃瓶开始承载着这份希望和爱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何梅都没想过要把这笔“存款”使用掉。她牢牢记着自己的承诺,要把这些钱赞起来帮助别人。30年的光阴积淀的不仅仅是壹万元的爱心善款,更是催生了善良品格之花。

  何梅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居民,收入微薄的她却是一个打骨子里散发着善良的人。她是社区里的积极分子热心居民,积极参加孝老敬亲、邻里互助活动。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医院、火车站、敬老院、福利院里。园区、新区,基本上苏州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服务的背影。每逢节假日,她会自掏腰包为孤寡老人、福利院的孩子们、奋战在一线的环卫工人们送去夏季的西瓜和饮料、重阳节的糕、新春的祝福和团年饭。面对遇到困难的人,她更是慷慨解囊为他们解燃眉之急。2015年11月份电视播出的关于贫困学生小锐锐的事情,何梅便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带着一千元左右的生活用品和吃的东西独自到吴江看望小锐锐。听小锐锐的班主任讲,目前也有很多好心人捐助了钱。现在孩子更需要母亲般的关心与关爱。就这样,小锐锐有了何妈妈。每到寒暑假何梅都会接小锐锐到苏州来玩,在小锐锐过生日的时候都会与她一同庆祝。就这样,小锐锐已经和何妈妈一起度过了三个快乐的生日。何梅表示:等小锐锐走出了困境以后,她再去帮助其他有需要帮助的孩子。

  何梅定期向苏州慈善总会、红十字会进行捐款,并且在苏州慈善总会设立个人慈善基金来帮助更多的人。何梅的性格更是嫉恶如仇,在路上如果遇到什么突发事,不论是老人跌倒还是交通事故,他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南环第三社区党委书记赵雪江表示:帮助别人已经融入她的每一滴血液,乐善好施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和品格。

  一个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生命的重量

  何梅是他老公眼睛里了不起的女人。居住在他们对门的邹师傅一个人独居,预防有事,邹师傅的爱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把钥匙交给值得信任的何梅夫妇。几年前邹师傅的爱人因去世,邹师傅成为了独居老人。2017年2月3日大年初七的凌晨,何梅突然接到了来自邹师傅的求助电话。事发紧急,何梅二话没说拎起包拿了钥匙就出了家门并拨打了120。当推开邹师傅家门时,一股血腥味扑满而来。邹师傅不停的在咳血,床上、地下到处都是血,何梅急忙帮邹师傅穿好衣服等待120。瘦弱的何梅咬着牙坚持与其他三个医护人员一起把邹师傅从四楼抗下来,感觉很累。到了医院马上进抢救室,何梅跑前跑后、还帮忙垫付了医药费。等到邹师傅的儿子赶到医院后,何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当何梅先生得知事情的经过后表示:你这个女人真的很了不起,遇到事情总是一个人扛。邹师傅的女儿从上海赶回苏州,还特地向何梅表示感谢:我爸爸的命是你救的,你帮了很大忙。

  看淡生死,为捐献遗体做了家人13年的思想工作

  2017年3月31日,何梅终于征得家属同意后成为一名光荣的遗体捐献志愿者。为了征得家人同意,她做了女儿13年的思想工作。

  何梅小的时候,有一次暑假一群来自苏州医学院的学生们来到乡下度假。在和他们聊天时,懵懂的她知道了原来心脏、肝脏移植可以救人命,眼角膜可以让盲人复明。要想成为优秀的医学工作者还需要不断的练习打针、解剖等基本功。初次接触了“捐献遗体”这件事。在她幼小的心里便萌发了自己也要捐献的想法。当何梅爷爷去世的时候,她和还不懂事的女儿说:人去世了还要埋在土里,这个没有意义。

  后来女儿长大了,何梅也鉴定了自己的想法“捐遗”。 申请书需要家属签字才能生效,但是女儿舍不得妈妈坚决反对,并表示:蛮好一个人,被东挖西挖的。而何梅解释道:如果火化不也是化成了灰吗?捐出去还能帮助到很多人。这件事成了何梅的心病,一直做丈夫和女儿的思想工作。2017年初,何梅到红十字会领取了表格,填好所有信息,独缺家属同意的签字。当时女儿怀孕待产,每天何梅为女儿做饭。更加紧了做女儿的思想工作。2017年3月30日,何梅对女儿说:捐遗是母亲的一个心愿,如果你不签字,我将来死也不会瞑目的。女儿说:“我想不到,我马上都要生孩子了,你还在和我谈这件事。好吧,我就满足你吧”。得到了女儿的同意,何梅急忙把申请表给女儿。女儿哭着在申请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抹着眼泪说:“妈妈你开心了,可是我不开心,我舍不得你”。2017年3月31日,何梅终于拿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证书。内心无比轻松和喜悦。何梅把捐遗证书和一本厚厚的记载着捐遗者事迹的宣传册交到女儿手中。看过宣传册后,女儿也被捐遗志愿者的事迹所感动并表示:竟然有这么多人愿意做这样的事。妈妈,你很了不起!我早该支持你。我要向你学习,以后也要像你一样。

  梅花般的女人值得尊敬和爱戴

  在公益的道路上一路行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先后被评为由苏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发的2017-2018年度苏州市十佳志愿者、2017年度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2018年度陈霞爱心义工队优秀志愿者等殊荣。面对这些荣誉,何梅表示:自从参加了公益活动,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加年轻了。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到别人,充实而又开心。如诗中所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何梅正是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梦想,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

  何梅书写的公益故事还在继续,希望在公益的道路上你我携手同行,谱写那些春天的故事。

编辑: